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產上的一種重要病害,發生普遍,我國各甘薯生產區均有發生,常給種植者造成損失。下面我們了解一下甘薯黑斑病發病規律與癥狀表現,以及甘薯黑斑病防治方法。
甘薯黑斑病主要為害薯塊的表層。初生淺褐色小斑點,后擴展成黑褐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大斑,濕度大時,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層,發病重的病部硬化,產生微細龜裂。
甘薯黑斑病是由甘薯長喙殼菌(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halsted)侵染引起,病菌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貯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內越冬,或以菌絲體附在種薯上越冬,成為次年初侵染的來源。
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,發病溫度10-30℃,最適宜發病溫度為25-28℃,低于10℃、高于35℃時不發生;地勢低洼、陰濕、土質粘重利于發病。
(1)選用無病種薯,培育無病壯苗,建立無病留種田。
(2)可實行與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輪作。
(3)化學防治:對無病薯塊進行藥劑處理。方法是用50%純品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純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鐘進行消毒。浸泡后的藥液要潑在苗床上,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藥液浸泡根部(約10厘米)10 分鐘。連根拔下的薯苗要將根部剪掉后再浸泡。苗床上若發現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燒毀處理。